ODI備案核心要求
在國際貿易和跨境投資日益頻繁的今天,許多企業開始關注 ODI,也就是對外直接投資的相關事項。ODI備案作為企業境外投資的重要合規程序,顯得尤為關鍵。簡單來說,ODI備案可以稱作企業出海的“門票”。
ODI備案核心要求
1、主體資格要求
合法經營基礎:申請企業需在境內依法成立,具備合法經營資格與健全組織機構,這是境外投資的前提。
成立時間門檻:多數地區要求企業成立滿 1 年,需提供完整審計報表;北京較靈活,接受成立半年的企業,有限合伙企業也可辦理。
2、財務要求
審計報告規范:需提供近 1 年第三方審計報告,且不得虧損;報告后需附會計師事務所資質及人員證件復印件,蘇州等部分地區還需原件。
關鍵指標達標:凈資產回報率(凈利潤 / 所有者權益)建議超 5%,資產負債率(負債總額 / 資產總額)需低于 70%,以此證明企業盈利與償債能力。
3、投資項目要求
行業合規:項目需符合我國產業政策及投資目的地法律法規,避開敏感行業(如武器裝備、新聞傳媒)與敏感地區(未建交、受制裁國家)。
真實可查:需說明境內股東背景、資金來源(自有資金、合規貸款等)及項目細節,杜絕虛假投資,廣州等地對凈資產或凈利潤為負的情況還需額外說明。
ODI發改委審核
發改委審核的核心要點是:真實性+合理性。
1、真實性:項目是否真實存在?有沒有實質內容?是否存在“空殼”或“虛構投資”?
2、合理性:項目所需資金和企業準備匯出的金額是否匹配?比如項目整體投資只需1億,你卻要匯2億出去,這在審核時就會被質疑。
材料準備得越扎實越好,比如:境外盡職調查報告、可行性研究分析報告、投資環境評估、若已拿到當地政府批文(如土地證、項目批準函)那就更有說服力。
ODI商務部審核
商務部主要審核的是境內企業自身的資質,確保這家企業具備開展境外投資的實力和條件。在ODI申報中,申請人都是以境內公司的身份發起的。資金也存放在境內公司賬戶中,待批文齊備后,再從這個主體匯款到境外企業名下。
所以,商務部的核心審核點可以歸納為兩項:公司自身的財務狀況是否良好,以及資金來源是否合法合規。
那這兩個核心點從何去驗證呢?主要包括兩塊:
1、審計報告:必須由第三方會計師事務所出具,財務數據真實、清晰,有審計章背書;
2、資金來源說明及完稅證明:要明確資金是怎么來的,比如是自有資金、借款,還是其他形式,并提供相關憑證,確保“來源合法、路徑透明”。
ODI外管局審核
ODI備案過程中,拿到發改委的《境外投資項目備案通知書》和商務部的《企業境外投資證書》,接下來就可以向外管局遞交材料了。能夠順利拿到發改委和商務部這兩份批文,基本可以認為項目已經過了最難的審批關。外管局審核是對手續的復核和落地執行。
目前,外管局已經把實質審核環節下放給了銀行,企業在這一步是通過銀行窗口來提交申請材料的。銀行會再次核查幾個方面:
1、資金來源是否合法合規;
2、境內公司的財務資質;
3、境外項目是否與前述批文一致。
只要資料沒問題,銀行就會協助企業在外管局完成登記,最終發放《境外直接投資外匯登記證》拿到這張證,企業就可以正式安排資金出境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