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中國—東盟自貿區建立以來,雙方的經濟互補性正在不斷加強。在新冠疫情的背景下,中國與東盟地區經濟合作日益加深。
2020年1-9月,中國與東盟貿易額再創歷史新高,達4818.1億美元,同比增長5.0%。其中,中國對東盟出口2670.9億美元,同比增長4.9%;自東盟進口2147.2億美元,同比增長5.1%。
(數據來源:星展銀行)
今年前五個月,東盟就已取代美國、歐盟成為中國的第一大貿易伙伴。商務部發言人高峰在例行發布會表示,該現象充分體現了雙方貿易發展的“潛力和韌性”。
東盟未來仍是中企投資熱土
東盟早已成為中國第二大的投資目的地,僅2018年一年期間,中國在東南亞國家就設立了5200家公司,解決了當地43萬的就業人口。
在投資領域,東南亞將繼續吸引中國企業的目光。2020年1-9月,中國對東盟全行業直接投資107.2億美元,同比增長76.6%,其中前三大投資目的國為新加坡、印尼、老撾。
近年來,中國和東盟在經貿領域簽訂多份協定,也為雙方貿易不斷增長提供制度紅利。去年,《中國-東盟自貿區升級議定書》正式生效,這為雙邊進一步貿易自由便利化增加了新的動力空間,在中國—東盟自貿區框架內,中國和東盟90%以上的商品實現零關稅。
除了受疫情影響歐美還沒有完全放開,中國東盟雙邊貿易的增長也部分歸因于中美貿易摩擦,促使各國企業重新審視既有的采購和供應戰略。
為了規避美國加征的關稅,一些制造業的上游公司將生產基地轉移至亞洲其他地方比如東盟,在制造完畢后出口到中國再進行包裝。
大華銀行集團外國直接投資咨詢部高級副總裁戴麗彥指出:
“供應鏈格局預計在疫情過后重新洗牌,但中國仍是銷售和供應鏈網絡的重要市場。這促使企業采取中國+1、+2甚至+3的供應鏈/制造戰略,以實現效率和韌性的平衡。”
2020年是中國—東盟數字經濟合作年。有專家指出中國和東盟可以抓住這一契機,在5G、電子商務、遠程教育、遠程醫療等領域打造雙方合作的新亮點。
值得注意的是,今年以來中國和東盟間技術產品的貿易,尤其是機械和電子產品的增長極為顯著。據星展銀行統計的數據顯示,今年迄今中國從東盟六國(新加坡、菲律賓、越南、泰國、印尼、馬來西亞)總計進口了518億美元的上述產品,同比增速高達27.7%。
因此,中國和東盟間具備產業結構的互補性,雙方企業可以依托彼此的資金、技術、人才、市場等優勢,挖掘本國市場機遇,也可強強聯手,探討在東盟國家開展第三方合作,推動地區和世界經濟發展。
瑞豊徳永擁有豐富的國內實踐與國際資源,一直助力中國企業家更好地“走出去”,如您有東南亞相關業務需求,詳情可聯絡我們進行咨詢。
編輯推薦:
香港稅務新條例解讀:離岸被動收入或將被征稅
美國投資三件套:注冊美國公司、美國商標注冊、美國銀行開戶
注冊德國商標需要多少錢,如何在德國注冊商標?
業務覆蓋170多個國家和地區。
包括資深的專業領導層和擁有各相關專業資格的人員。
包括財富雜志全球500強至初創公司等不同規模的企業。
資產行政管理規模達4950億美元。
為1400家港股上市公司提供投資者和首次招股等服務。
為《財富》雜志全球500強中50%的企業提供服務。
tricor卓佳 | 瑞豐德永服務客戶
行業:汽車、引擎和動力設備、自動駕駛
行業:汽車、飛機、引擎和動力設備
行業:工業設備, 工業和建造業, 可再生能源與環境, 機械, 運輸
行業:金融軟件、網絡服務供應商
行業:安防產品、視頻處理技術、視頻分析技術